问题:如果是要写email给国外研讨会上新结识的资深学者或博士生,请问我在email中,该如何称呼他们?
–—上海交大某博士后研究员
回答:
如何称呼同辈学者?
- 首要原则:所谓礼多人不怪,对于不熟悉的人,宁可一开始使用正式称呼,也不要太随便。毕竟,正式的称呼不会让人不高兴,而太随便则让人觉得不礼貌。
- 第二原则:即使曾与对方见过面,但交谈的次数并不多,这时使用较正式的称呼会比较恰当。例如,比起素昧平生的学者,对于研讨会上认识的学者,也许可以使用比较没那么正式的方式称呼对方。
- 第三原则:如果您资历较低,对方资历较深,建议在信中采用较正式的称呼,例如以姓氏称呼对方,像是Dear Professor [Family Name](亲爱的某某教授)或Dear Dr. [Family Name](亲爱的某某博士)。
- 第四原则:根据对方的期望稍做改变。不同文化有自成一格的用语习惯,没有一套硬性的称呼标准可以放诸四海皆准,例如曾有印度学生在信中称我为Sir(阁下),而荷兰学生则称我为Mr. Wallace(华乐丝先生)。
- 第五原则:使用Professor(教授)和Dr.(博士)来尊称对方。这个原则适用于大多数学术场合。在许多国家中,Professor(教授)和Dr.(博士)的称呼并不是位阶的象征,而只是对对方的专业的肯定。即使学者强调不必太拘谨,但许多亚洲学生仍会使用Professor(教授)和Dr.(博士)来尊称对方,例如我的学生会叫我Professor Steve(史蒂夫教授)或Dr. Steve(史蒂夫博士)。西方国家的人会对于此称呼,觉得怪怪,但我认为这种称呼方式十分得宜有礼。
- 第六原则:无论年纪或性别为何,教授仍旧是教授,最好让对方得到相对应的尊重。
如果您比对方资深,该怎么做?
如果您比对方资深,决定如何称呼对方可能会比较困难。假如使用过于正式的称呼方式,对方可能会误以为您是学生。
对我而言,第五项原则为最高原则。除非我跟对方非常熟络,否则我在写email给亚洲学者时,很少会只用名来称呼对方。如果实在无法确定哪种方式比较有礼貌,我会采用折衷之道,那就是一次使用两种称呼,例如:
Dear Professor Smith, dear Peter(亲爱的史密斯教授/亲爱的彼得)。
我看过别人使用另一种折衷办法,那就是以Dear [given name] [last name](亲爱的+名+姓)的方式来称呼对方。
确保对方名字正确无误!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请千万不要拼错对方的名字,这可能是会激怒对方的大错误。因此,发信前请务必再次检查收信人名字是否正确无误,不然,您可能会不小心成为一个没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