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词句与后设论述
首先,我打算以“后设论述(metadiscourse)”的两个不同定义来破题。
所谓后设论述,可以简单定义为“作者对于自己的文章─而非写作主题─的论述”。如此一来,使用后设论述的方便之处在于一来直观、合理,二来能引导读者通透的理解一篇文章。但依我之见,使用后设论述虽然方便,却有局限性,即不容易让读者快速掌握并接受作者的论点。
若是从作者、读者、文章内容三者的关系来理解后设论述,依Hyland与Tse(2004)两位学者的说法,后设论述是“作者用来组织文句、吸引读者注意,并标示作者对文章材料与读者所抱持态度的各种手段”。我十分钟意这个说法,因为它有效地说明我们能透过文字的选择达到特定效果。
我将“说明文句的文句”定义为“路标词句(signposting)”,其功用是构建作者−读者−文章内容三方关系的细微手法,属于后设论述的一种。其他的后设论述形式有互换概念、论据说明、重点强调、操作不同程度之确定性、提示作者的态度、设法吸引读者注意、文字强烈反映作者主观意识等等(Hyland and Tse,2004)。我之所以于本文着重讨论路标词句,是因为学术写作新手往往对其不够重视。
我在教导学术英语写作课时,常指出学生们易犯的错误︰您虽然介绍了论文的主题,却没有介绍您的论文。换句话说,读者在阅读了一篇论文后,只了解到论文主题,却不知道该论文是如何展开的。为修正该错误,我建议他们多使用路标词句,但出于个人喜好或认定指导教授不喜欢等原因,有些学生却并不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但我还是坚持让他们至少试着用用看,若他们实在不喜欢或效果不彰,大可以在之后拿掉。
路标词句,顾名思义是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明确指示的词句,如“本文中,笔者将”、“检讨过X之后,笔者接下来将讨论Y”、“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等。这类词句就像可以随时拆除的鹰架,在论文初稿阶段,能帮您理清思路,或在您愈来愈能掌握自己论文的脉络后,可以删掉路标词句,或对其进行进阶改写,例如将路标词句的“本文第一节首先讨论X”改写成“考虑到X对任一处理法Y的重要性,本文将先说明在Z情况下X的内环境复杂性”。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使用路标词句的目的之一是让读者知晓您文章的架构。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路标词句是画蛇添足︰一是文章极短,文章架构一目了然;二是文章架构已足够清晰。常常看到有学生明明采用标准IMRAD(前言−方法−结果−讨论)论文格式,却非在前言多此一举的写到︰研究方法一章将说明研究方法,然后在研究结果一章检视成果,最后于讨论一章提出总结。请不妨检查一下您的论文,以避免发生这类的错误。
参考来源:Hyland, K., & Tse, P. (2004).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 Applied Linguistics, 25 (2), 15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