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对于撰写研究论文的初稿,及初稿修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某大学的副教授
回答:
我认为学术写作的方法有很多,当别人谈及论文写作应该“这么做”、“必做”、“绝对不要那样做”时,我总会觉得不自在。我认为同一套写作方法并非适合所有人,任何写作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各种写作策略各有优缺,每位学者需要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策略,依照时机和任务灵活使用。当然,这需要在无数次实际应用中,不断累积经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在此,我介绍我在撰写论文初稿时用到一些策略。
计划
我通常会从摘要或大纲开始写起,整理出要呈现给读者的核心内容。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须这么做,但是这个策略对大多数人都适用,掌握这项策略,对下一步的拟初稿益处多多。
初稿:为自己而写
我认为初稿是为自己而写的。虽然论文的最终读者是期刊读者,但是作者却是自己初稿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作者应尽己所能,规划合理的文章章节、段落架构。一旦开了一个好的头,之后的写作就会较容易,且就算之后需要改动,通过文字编辑软件,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中,无需太过费心于正确的文字描述与恰当的段落间的起承转合,而持续写作、保持行文的方向和思维的流畅,才是重点。因为我常常利用处理其他事务的间隙时间写作,这种方式能让我不致迷失写作的方向,也能促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初稿。
我在初稿写作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即滥用强调修饰短语,如“clearly this means…”,就算内容根本不“明显”。对于我而言,这些强调修饰短语的应用,只是我保持思维流畅、快速完成初稿的一种策略,在之后的修改阶段,我会再做调整。
我有时候也会在这个阶段,稍加硺磨文章标题和前言,这样做能帮我理清思路,找到写作的切入点。这样做虽会拖慢初稿的进程,但却有助于我维持论点和章节间流畅性,特别针对长文章或书藉的写作。
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稿形式,我会采用不同的初稿写作策略,这是我长期写作发展出的适合自己的写作习惯,有助于我之后的文稿修改及润色。
二稿:修改初稿,为读者而写
文稿修改阶段,通常会比初稿阶段花时间,主要是因为杂乱的初稿,需要大量的反思和调整。这一阶段,我会着重于读者的需求。修改过程中,我会一直询问自己:读者想要在这段获取怎样的信息?怎样的表达方式能更好的将该信息传达给读者?
在二稿阶段时,我会侧重于文稿的结构和论点,去芜存菁,筛选出适量的路标,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删除对立论没有帮助或偏离主旨的词句、段落,增补遗漏的信息,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
三稿:修改二稿,为出版而写
这个阶段,我修改的侧重点在于使文章引人入胜,令读者有一读到底的兴趣。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有人可能习惯在二稿时做这方面的修改。但我个人偏好于在三稿阶段,加入这一考虑。
在这一阶段,我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文章获得出版。除了要思考的文章内容是否涵盖审稿人可能提出的问题,还应思考怎么做才能让网络上的潜在读者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怎么样让文章有所贡献,让人想要引用?怎么做才能有较强的立论,使文章在一段时间后仍有参考的价值?在开始规划写作时,我已把这些目标放在心里,现在正是检视是否达到此些目标的时候。
同时,我会将部分的关注放在侦查错误以及润色词句上,常常会因选择适当的措辞或段落改写上,花上好几个小时。
另外,搁置沉淀也是我常用到的策略,是将二稿或三稿后的文稿束之高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一次三稿阶段!
如我先前所述,这种写作策略不是制式化的秘诀,亦不是非做不可的诀窍,而仅仅是方法供君参考,借由切换读者视角的方式:计划、为自己而写、为目标读者而写、为出版而写,辅助您完成文章。您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