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每当我进行到论文修改阶段时,越改问题越多,又不断质疑自己的修改是否必要,而因此陷入一个回圈。可以告诉我您们是如何修改写作的吗?
回答:
论文写作过程可以粗略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先明确写作的内容,这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完成的草稿,进行针对篇章结构、段落逻辑、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修改。其中比较困难的是判断是否所有信息都值得传递给读者,以及这些信息要如何编辑润色成可发表的形式。
这些决定往往无关写作技巧,而更多关乎自我怀疑。我的自我怀疑应该都与大家的差不多,诸如内容是不是有趣的?叙述是不是正确的?其他人是不是有写过更好的版本?我是否会在无意间冒犯到谁?会不会在没必要的情况下将问题复杂化了?是否上下文矛盾?
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作者确定修改方向,进而达成直接进行必要修改的目标。系统来讲,论文修改阶段需要进行三方面的评估:相关性(relevance)、连贯性(coherence)、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
相关性的评估
首先明确想要分享的内容。虽然论文大纲罗列了许多可被写入论文的内容,但并不是都要写入正式的论文,必须筛选与目标读者的相关性高的内容。及早做这项评估,能有效避免之后大幅度的改动,进而影响写作效率。
连贯性的评估
一旦完成相关性的评估,决定了论文内容,接下来需评估论文的连贯性。建议使用条列式大纲来检视文章架构,即确认每个段落的论述重点与文章主题一致,并检视每个段落都对论文主题有所贡献。该方法较适用于长篇文章。
可管理性的评估
最后,建立可操作的路径来完成文章。显然,定量评估修改阶段的工作量及程度是困难的,因为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为避免论文同一内容的一改再改,就必须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修改的优先级及时间管理等。这样一来,论文修改才不会落入一个不断反复的回圈。
一旦完成了上述三项评估,接着便可着手进行修改工作。弄清楚一个句子(或段落)的功能是什么,以及透过这个句子(或段落)可以获得什么,是有很趣的。虽然我经常对自己想要写的东西缺乏自信,但每每我成功向读者传达所想要表达的,我总是很有成就感。本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是我的经验所谈,也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写作。未来有机会,我们再来详谈有关句子和段落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