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作品的创作,需经历创作者无数次的推敲修改,方有定稿。然而,许多年轻的研究者却常常被告知,只需对论文草稿,进行编辑整理后,就可以投稿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进度被打乱,但实际情况是研究者往往须写出不止一版的论文草稿。事实上,极少有人能不经过反复推敲修稿,从一开始就写出完美的绪论、讨论与结论。
那些多产和擅长写作的人,总比其他人花费相对少的时间和心思,完成一个章节或一篇论文。我确实认识有些人可以躲在饭店房间里,用三周的时间写完一本书,而且之后也只需少许的编辑。我也有看过有人能奇迹似地在初稿阶段就写出质量很好的期刊论文,并且几乎未经修改就被期刊接受。
这些都是极少数情况,更多更普遍的情况是,年轻研究员往往在完成初稿时,就感觉像是赢得了一场胜利,迫不及待将初稿寄给指导教授或投稿至期刊网站上,而最后收到回复却是被要求作大幅的修改。这是当然的,初稿未经过仔细的推敲,会缺乏必要的润饰,从而文采不佳,且上下文的连贯性、逻辑性也不紧密,很容易让编辑和审稿人失去出版的兴趣。这些都是要在文章修改阶段,应特别注意的。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初下笔时,就字斟句酌,力求完美,总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这就是所谓的写作障碍症的一种。据研究表明,这种过分追求完美的态度,很可能会严重阻碍这种人的写作:他们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都斟酌半天,花了数周的时间才写出短短几页的内容,到最后心生厌倦而无法再继续自己的写作。
以上两种问题的原因都在于,未充分了解初稿之质量不好必然性与修订的重要性。实际上,就学术写作而言,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将初稿写成大家欣赏的优美散文水平。我们在学习写作前,都只看过已发表的文章,而从未看过未正式发表前的一稿、二稿,甚至三稿、四稿的样子。建议您不妨与您的指导教授共同写作,这样您就有机会了解到从最初执笔写作、修改,到最后完稿的过程。
学术写作可以从文学写作那里,了解修稿的重要性,如Anne Lamott在其小品Bird by Bird中提到:
几乎所有好的写作都始于糟糕的第一步。您需要从某处开始,从在纸上写下一些内容—任何内容—开始。我的一个朋友说初稿是down draft—您只需把内容写下来(you just get it down);第二稿是up draft—您对内容进行修改(you fix it up)尝试更准确地说出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稿则是dental draft,您像牙医一样检查每一颗牙齿,确认是否有松动、挤压、蛀牙、或,愿上帝保佑,健康。(第25~26页)
Lamott并没有谈论编辑,因为她认为同叙述或论点流畅性之重要性相比,修正拼写错误、标点符号和语法、注意表达方式、整理引文与参考文献等这些编辑事项都是小事。若要我建议的话,博士研究生,应将Lamott上述的话印出并贴在他们的电脑屏幕旁。修稿才是学术写作的重点,而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