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之前我们谈过的反向大纲(reverse outlines),这次我想举几个利用反向大纲来编写文献回顾的例子。许多人写文献回顾时往往缺乏组织,甚至连研究目的都说得不清不楚,而反向大纲恰好是矫正这两项缺失的好方法。这两项缺失其实息息相关,不过接下来我打算逐个分开讨论︰
组织不良对文献回顾有多大的影响应该是毋须赘言了。数量庞大的参考数据整理起来很困难,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对此,您必须找出一个组织的方法,而这又是一项复杂又劳心的工作。这可不像整理您放袜子的衣柜那么简单;要整理文献回顾,首先您得对自己的研究有深刻的了解,而且您也必须熟知相关领域内现有的文献跟您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虽然反向大纲不会让所有的困难点都消失,但是却能帮您找出论文原稿的不足之处。反向大纲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把文中会令读者分心的一些枝微末节都拿掉,把文章的结构清楚呈现在您眼前。
下面是一个反向大纲的范例,我们先看看它是怎样运作的。
您或许已经知道反向大纲是以一个段落为单位的。您首先要给每个段落一个编号,然后问自己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个断落的主题是什么?这个段落里面有没有一句话涵盖它的主题或主题句?整个段落在主题上是否一致﹖想更进一步了解反向大纲,请参阅我先前关于反向大纲的专文。
以下为反向大纲的范例,该范例点出文章初稿的一些问题︰
1. 对X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 其中有几句话是在讲Y。
- 没有找到主题句(例外:如果这一整段的功能是作为引言,介绍研究主题X,那没有主题句也没关系)。
2. X的历史背景
- 没有主题句。
- 整段文字仅依时间先后做排序,还没直接讨论研究主题。
3. Chen and Johnson对X的研究成果
- 没有主题句。
4. Chen and Johnson的研究所主要是响应哪份相关研究
- 没有主题句。
5. Chang对Z的研究
- 有一个主题句很清楚地描述Chang,但没有主题句说明Z,也没有主题句把Chang的研究跟更早之前的情形作连结。
从这份反向大纲,我们发现去除掉细节之后更能够找出自己文章一些基本的缺陷。其实,大多数的人在读过原稿后都能发现这些缺陷,但我们自己却未必能看出这些缺陷,因为对主题太过熟悉往往使我们陷入某种盲点。就算内心还是会隐隐察觉有那里不妥,但光靠这份预感还是不足以破除魔咒让自己清醒过来。这时,反向大纲就像泼您一头冰水。
看到自己列的反向大纲以后,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像这样︰“咦﹗我怎么会把那些东西放在那里﹖”、“这些重点顺序不对﹗”、“那个数据完全不能用这种方法整理﹗”。虽然不是每次都这么糟,不过重要的是反向大纲把文章的弱点暴露出来,让作者了解笔下的文章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接下来,就可以针对这份大纲作出修改而不会因为要咬文嚼字或注意一些复杂的细节而分散注意力。
修改后的反向大纲︰
1. X、Y、Z对我的研究的重要影响
- 这个段落的功能是介绍接下来要讨论的X、Y、Z,所以即使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也无妨。
- 这个段落可长可短,甚至也可以再进一步分成好几个段落。其长短主要决取于把X、Y、Z跟您的研究连结起来有多复杂而定。
2. 对X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 视手上数据的多寡,这个部分可以由仅仅一个或数个段落所组成。
- 原本的版本里有一段是在说历史背景,假如它的数据不足以自成一段,可以考虑顺带提到Y和Z的历史背景。另外一种做法是把X、Y、Z的历史背景整合起来。先提整体的历史,然后再各自细分是很常见的写作手法。句型可以参考下面这些例子︰Serious scholarly attention to [topic] began in …’/‘For the next twenty years, scholars tended to …’/‘By the mid-1980s, however, a serious rupture began to emerge about …’/‘In subsequent years, the scholarly approach was often divided into X, Y, and Z。
- 接下来,该如何处理Chen and Johnson﹖要把他们当成是研究X的文献吗﹖是否也应当列举其他的文献?为什么他们的文献这么重要?他们的研究所响应的相关文献是否对您的研究也很重要,还是只对他们两个的研究有重要性?
3. 对Y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 尽量对照您处理X主题的体裁来编写;篇幅可以各自不同,但读者会预期您用大致相同的体裁讨论X、Y、Z三者。如果行文中发现很难维持大致相似的体裁,您恐怕得把原本的文章结构稍作修正。
4. 对Z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 对Z的讨论应该比照先前X和Y时的体裁。
至此您或许已经注意到修改后的反向大纲也处理了文献回顾常见的第二种缺失,也就是作者们常常没能交代清楚自己的研究目的。Chen and Johnson 的研究或许很重要,但读者们大可以自己去找他们的论文来看。
读者们真正需要听您说的是既存的文献如何成为您的研究的背景、基础、启发。修改后的反向大纲比旧版本强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比较有条理,也在于它让每一个段落都呼应到作者写这篇论文的主旨。
Kamler and Thomson 在其大作《Helping Doctoral Students Write》一书中举出许多象征性的行为来比拟学生写文献回顾时的样子(pp. 32–34)。我在上写作课时常常在课上朗诵这些例子,然后问学生们哪一个最符合他们的亲身经验。我个人最喜欢的譬喻是写文献回顾就像“把章鱼塞进瓶子里”。反向大纲能帮您说服那指名为“文献回顾”的章鱼乖乖配合您的研究计划摆好四肢,使文章有条不紊,聚焦不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