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我的期刊投稿被拒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论文遭拒作者常见的问题
回答:
建议读过审稿评论后,先放置几天再处理;这样一来,第一天读起来貌似震惊、直白的评论,到了第三天好像也比较能理解了。如此冷处理,有助于您慢慢找回冷静,以拟定下一步可行之对策。对于是被期刊直接拒稿,或是被要求修改后再投稿,本文给出以下不同的对策建议。
让我们来假设审稿人给出了言辞犀利的评论,并拒绝了您的稿件。首先,请知晓一件事,几乎所有学者都有过投稿被拒绝的经历,且85%~90%的资深学者透露过自己的文章曾被拒绝过。再来,沉淀自己的愤怒和沮丧,负面情绪本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对的!
接下来,在一、两个礼拜的低潮期过后,重新审视论文的审稿意见,是时候决定您的下一步了。通常可以有几种做法:(1)放弃该份原稿,(2)将原稿原封不动地递交给另一家期刊,(3)修正原稿再递交给另一家期刊,或(4)对期刊的决定,提出申述,试着重新投稿至拒稿的期刊。
让我们看看这些做法的利弊。
我应该放弃原稿吗?
物理学和社会学的出版统计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作者在被拒稿后,直接舍弃原稿,甚至连带放弃投稿论文的研究主线。千万不要这样做!如今,有大约85%的学者将被拒的稿件转投别家期刊。若您的稿件在转投三次后仍被拒掉,这时您不妨考虑放弃该稿件。
曾经有一位政治学教授,他的论文在出版前被拒绝了八次。判定是否放弃稿件的依据主要在于,审稿人对您的论点、研究方法和论据提出严正的评论,而您在深思熟虑后,亦无法给出解决的办法。另外,若投稿的多份期刊给出一致的审稿意见,而您无法解决,这时也建议您放弃稿件。研究显示,当投稿质量很糟时,同行审稿人给出的意见会趋向一致,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如果不同审稿人给出不同的审查意见,这其实是个好兆头。
我应该不改原稿就转投其他期刊吗?
有些学者坚持,他们在被三家期刊拒绝之前,不会修改原稿。曾有人这么认为:除非编辑有很明显接受投稿的意愿,否则我不会理会审稿人的意见,因为虽然一个审稿人强烈主张将X改成Y,但另一审稿人却有恰恰相反的主张。当然,一旦有编辑对您的投稿表现出兴趣,请务必仔细回覆审稿人的意见。
在人文学科中,投稿人会同时挑出三份期刊,只要一家期刊退稿,当天就能转投另一家期刊。只有在被连拒三次后,他们才会坐下来认真阅读审稿人的评论意见,据以修改。有一份研究显示,大约一半遭拒的稿件,会被原封不动的转投给下一家期刊。实际上,修改后再转投是很有必要的,可增加转投后的成功几率。
我应该修改原稿后再转投至其他期刊吗?
大多数人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前一家期刊的拒稿意见,对稿件做修改后,再转投下一家期刊。论文审稿的目的在于,提供作者可用于完善论文的建议,我们应该多加利用,但同时应注意,审稿意见具主观性,可能会受审稿人个人偏好或偏见的影响,而且不同审稿人的意见也可能完全相反。这时编辑的意见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决定是否拒绝稿件。
我应该将稿件重新投递到更好的期刊吗?
选择稿件重投的期刊,同样是个重要的决定。常有人问我:我应该将被拒但已修改的稿件投到比之前期刊更好或更差的期刊去吗?
许多研究显示,大家普遍的做法是将遭拒的稿件投到次一级的期刊,但也有许多学者重新投到同等级的期刊,甚至有些人投到更好的期刊去。我认为这取决于您对自己所做的修改的想法而定。例如,被拒稿后,您未做修改就直接改投其他期刊,您可能会想要挑一家同等级或次一级的期刊。
您的重投策略也需视您的初始投稿策略而定。
有些人一开始就投寄稿件到以拒稿闻名,但会给出有帮助的审稿报告的单学科期刊。这样即使被拒绝了,也可以根据审稿报告的意见来修稿,从而提升第二轮投稿的成功机会。有鉴于审稿的主观性,我不确定这一做法是否可算是个聪明的策略。
不少研究指出,至少20%已出版的文章,曾经被其他期刊的拒稿。有一份较旧的文献指出,约1%已出版的文章在出版前,被四家以上的期刊拒稿。图书馆学学者Ann C. Weller亦评论到:研究显示,确实有一部分的被拒原稿,最后成功出版。
对增加跨学科期刊出版机会没什么帮助的修改,可能是单学科期刊的审稿人会要求的部分。Robert Heinlein多年前提及:除非有人买单并叫你修改原稿,不然不要重写。如果期刊不买单,为什么要为了他们修改文章?不过,有实证指出,这种“从高处开始”的策略下,被高名望期刊拒绝的稿件有高比率会在别处出版。举例来说,遭到《美国公共卫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拒绝的稿件中,有72%在其他期刊出版。
我应该对拒稿决定提出抗议吗?
即使花了一段时间沉淀,您仍觉得审稿人或编辑的评论不公正、不公平,让您难以接受。这种情况下,向期刊编辑抱怨有用吗?
每个人有对强权说真话的权利,如果您想要行使该权利,尽管去做。实际上,所有编辑都曾收到过来自作者的申述,炮轰他们的决定或审稿人的意见,您的申述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撰写申述信件时,请切记不要做人身攻击。在寄出信件前,也务必找人帮您看一看,确认申述的内容尽量客观、不掺杂主观情绪。
再来,您也要有心理准备,申述也不一定能改变之前的决定。近来,有项调查广泛询问了学者们的出版经历,他们都曾有抗议过期刊的决定,但被问及抗议有成功过吗?几乎所有受访人回答:没有。期刊编辑当然清楚这程序有瑕疵,但申述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他们便也心安理得的置之不理了。
如此看来,申述的回报小。写申述信的时间,不如花在将稿件另投其他期刊上。此外,申述被拒的一个附带结果是,未来在投稿该期刊时,您或许会感到尴尬,或是您干脆放弃该期刊。这些都是您事前要考虑的。所幸想要申述的想法,会随着您投稿的次数增加,逐渐消减。您了解到成功出版的许多文章都曾遭到拒稿,于是您学会压下那股冲动,学会往前迈进。
保持沉默和无效的抗议是唯一的手段吗?不,还有一个做法,您可以将稿件重投至同一家期刊,并在投稿信上委婉提出,您觉得上次收到的评论没什么帮助(unhelpful;就用这个字,不要用更强烈的字眼),因此希望能由不同的审稿人审阅。千万不要明示或暗示说,曾经的审稿人不友善或与您有私人恩怨。有些作者会去猜测审稿人的身份。我只能说您猜对的机率很低,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我应该对拒稿决定提起诉愿吗?
有些大型的单学科期刊有正式的诉愿程序,由独立委员会执行。学术界一直有呼声,希望建立更多更有效的诉愿程序,提供作者和审稿人对话的平台,但这样的变革看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篇关于作者对《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诉愿的研究发现,只有13%的诉愿是成功的。就我看来,与其提出诉愿,您转战另一家期刊,出版的机率还高些。
我应该要求更换审稿人吗?
您可以尝试说服编辑更换审稿人。根据实证,只有最不挟带情感的诉愿能够达成这个目的。例如,我曾邀请一名教授来我的写作课堂上,分享他的经历。在拿到编辑的拒稿判决和审稿人的审查意见后,他写信给编辑,说明两名审稿人都没有关注他文稿中的内容,只对文章中的研究方法提出异议。于是他写信给编辑:如果我照审稿人的建议修改原稿,贵期刊是否可以将原稿交给其他会评论文章内容的审稿人?
编辑权衡后答应了这一要求。于是,该教授修改了原稿,编辑认为之前的问题获得解决,于是重新指定了两位审稿人。最终,审稿人喜欢那篇文稿,稿件也获得出版。这个案例成功的关键在于投稿人自始至终保持一贯的专业论调,言语中没有针对审稿人,并且愿意接受第二次的审查程序。可见耐心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