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我将讨论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同时以我写作课上一些同学的亲身经历作为实例,探讨审查委员的道德缺乏问题。
学术界的同行审查
学术出版界的同行审查指由多位学者,参与审查文章,评判其是否可以出版发表,或需要修正,或拒绝出版。同行审查是确保出版质量的筛选机制,因此很重要。对研讨会来说,同行审查的目标是依据文章的优劣排序,选出最适合出版的文章。
在理想情况下,同行审查过程是公平的,优秀的文章得以出版发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原因之一是审查委员的主观行为造成的不公。以下将针对此问题详细讨论。
案例1:审查委员要求作者,引用该审查委员的文章,以增加文章引用率
这是在学术界挺常见的问题,我的好几个学生都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投稿期刊,审查委员要求他们引用3 ~ 10篇该审查委员的文章,以此作为接受投稿的条件。当然审查是匿名制的,但如果审查委员要求学生引用的文章都出自同一作者,且那些文章与投稿论文的关联性又很低时,很显然那个作者就是审查委员本人。
很夸张的,我遇到过审查委员要求作者引用10篇审查委员自己的文献。还有一次,几年前我帮忙筹组一个研究会时,我曾经看过一名审查委员,在每一份审稿意见中,都会制式化地要求作者引用他的文章。这样的行为既不专业也有违审查委员的职业操守。
案例2:编辑要求作者引用该编辑自己的文章或所属期刊的文章
是的,有些时候会是编辑要求作者引用编辑自己的文章。这种事让人震惊,但却真实发生在我学生身上。又如某些案例中,编辑会要求作者引用期刊中的文章,以此增加期刊的影响系数。
期刊的这种行为很恶劣,部分期刊甚至因此,遭到期刊指标的禁止。例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期刊在2015年遭到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的禁止,理由是相互引用(citation stacking)。IEEE特设一监督委员会监督该期刊与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都是出于相似的原因(更多细节请见此连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arnumber=7812814 )。如果审查委员的道德操守有问题,作者可以向编辑投诉,但如果发生在期刊编辑身上,情况就变得很棘手。
案例3:审查委员审阅自己或朋友的文章
这是另一种学术欺诈方式。在我担任研讨会顾问期间,我发现有审查委员创造了两个账号,并用伪造的名字审阅自己的文章。我随即向研讨会主办方检举了他的不当作为,他参加研讨会的资格因此被吊销。
案例4:审查委员拒稿的原因是利益冲突
学术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审查委员有可能会因为某篇研究与自己的研究冲突,而拒绝该篇投稿。这样很不道德,但确实会发生。而身为作者,能做的有限,因为审查委员通常都是匿名的。
案例5:审查委员揭露未出版的文章,或将该文章交给其他研究者
审查委员应该确保未出版文章的保密性,不可泄漏给其他人,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我的一位学生就有这样的经验,当时他投稿一份研究论文给研讨会,遭到拒绝,但日后在一次偶然的网络搜寻后,他发现他递交的研究出现在审查委员的网页上,公开让人阅览。我们随后联络了研讨会的主办方,投诉该审查委员泄漏了未出版的文章。
该名审查委员致歉,并辩说他之所以把文章放在个人网站上,是为方便他在旅行中审阅,并没有想到文章会被网络搜寻到。在某些案例中,不道德的审查委员,会将未出版的文章寄给自己的共同研究者。
结论
同行审查过程在学术界是很重要的,但审查委员和编辑的不道德行为时有所闻。本期电子报,我借由案例分析,呼吁学者们尽力保持道德节操,避免走歪路,也提醒投稿时,防范这样的不道德行为。如果您想要分享自己的经历,请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我也很想听听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