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英文的标语或招牌,本周文章将浅谈这方面的问题。
有一次与朋友爬山健行,步道标示牌提及猕猴的三不规定:不喂食、不干扰及不接触。标示牌上的英文如下:
Do not feed monkeys
Do not disturb monkeys
Do not contact monkeys
显然,英文内容是依照中文内容直接翻译,不仅生硬,而且最后一项则让人贻笑大方:难道真的会有人想要打电话给猴子吗?
一般中英词典中,中文 “接触” 的英文翻译为 “contact”,但主要作为名词时使用。英文 “contact” 的名词及动词的含义,是指任何个体之间的交往,不论实体或非实体的交往。实体交往为触碰,而非实体的交往为个体之间联系。
所以在使用上,先看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实体还是非实体的概念。“接触” 在中文里通常为直接或间接的近距离交往,或作隔离的反义词。根据大多的情境,尤其是近年常发生传染病,接触又有了感染的意涵。健行步道警告民众不要接触猕猴,用意是为了避免民众被猕猴攻击或遭受病毒传染,也就是实体危险。
英文 “contact” 的使用,倾向于名词指实体接触的意涵,而动词指非实体联系的意涵。虽然英语 “contact” 动词可以表示实体的碰触,这个用法通常限于非生命物体,以表达物体状态的变化,例如: “when the ball contacted the bat”(当球接触了球棒);但常用、更简明的单词会是 “touch” 或 “hit”,因此变成: “when the ball hit the bat”。
当主语是人时,人有沟通能力,而 “contact” 则是做为 “联系” 意涵的解读,例如 “某人 contact 猴子”,英语母语者会直觉认为是 “某人联系猴子”;所以, “do not contact monkeys” 也会被理解为 “请勿联系猴子”。另外, “in contact with” 也有 “近距离交往或接触” 的意涵,因此 “do not come in contact with monkeys” 就指 “请勿接近猴子”。
当然,也得体谅翻译者与写作者的其他考虑;他们对于招牌或标语式的撰写方式常常要求各项目之间语义对仗,视觉排列工整。若以上猕猴的三不规定,第三项翻译为 “do not come in contact with monkeys” 时,将会破坏视觉工整性。鉴于此,建议将 “contact” 改为 “approach”(接近),即 “do not approach monkeys”(请勿接近猴子)。
一般而言,是不提倡一对一直译式翻译,这样不仅生硬,让人看不懂,甚至可能造成错误解读。以上步道规定的翻译者,也许理所当然认为接触的英文必然为 “contact”,故而写下 “do not contact monkeys”。步道单位其实也不用担心民众试图联系猕猴,猕猴没有手机,民众想联系也联系不上!